香港土地測量的回顧與前瞻
香港早年並無可靠的測量圖,至十九世紀中葉,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先後割讓與英國時,只有小比例的地形圖,及至1898年租借新界時,才有較具系統的丈量約份圖,此後經歷日本侵華,香港淪陷。直待至五六十年代,土地發展及工商業復甦,測量工作亦重新開展,自此整個香港均以一比一千的大比例地圖描繪,不斷翻新,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助。
香港的三角測量網系統,經歷次技術提升,精準程度,已達至世界級大地測量的水平,並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軌。海圖測量方面,三四十年前是靠英國海軍提供。到九零年度初,本港組職了海港測量單位,自行測量沿岸地區,作填海工程的支援,但因地域所限,還沒有伸展為大型的海洋測量。同理,本港亦沒有重力或地球板塊移動等大地測量,但有參與國內及國外過境專家這類的活動,保持了解這方面的科技發展。
本港建築密集,而結構安全要求嚴緊,因而精密工程測量,技術水平不錯。舉凡微細的變形、地陷、移位等測量,都有妥善的研究和實施。
人材的培養,早年多靠英國。約自十年以前,本港的理工大學,開辦了首項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士科程,造就了不少畢業生,從此擺脫了依靠外援的情況,但為要保持國際化的優點,師資方面,容納不少海內外的專材,而測量師專業團體,更積極參與世界性的組織,如FIG等的測量活動。
測量的發展,並不局限於純技術的運用,政府的測繪處,作為土地測量的統領者,更肩負街道命名,旅遊地圖製作,教育性質的展覽活動等等。
上述總總,最大的發展,應算是地圖數碼化,及地圖資訊的應用。以往的地圖是紙張印刷的形式,難以持續翻新,內容亦不易擴展。現今演化為數碼形式,許多類似的局限,頓時得以掃除,大大增強了地圖的空間和靈活性。
自1996年以來,本港的一比一千基本地圖,全都數碼化,隨之更以投標方式,分判這地圖的使用權給私人公司,讓它們按市場需要,加添地理訊息資料,服務社會。
這樣的地圖與資訊系統結合,可以讓人造衛星定位,地圖上加添資料,以及即時傳達訊息的功能,三者融為一起,大大提升了測量成果的效應。例如最新的電子地圖,可以內置人造衛星定位儀,並配合手提電話使用,人們可以隨時閱讀地圖,得知處身地點及向親友傳意。又例如這類數碼地圖,配合無線電訊科技,更可以應用於物流監控和管理,汽車防盜和智能運輸系統等。作者的測量公司,現正與本集團的另一子公司研究發展一項衛星定位通訊追蹤儀,供紀律部隊作調動人員,即時通訊及緊急支援等用途。這儀器外形較一般手提電話更小,但卻集定位、無線電數碼通訊於一身,可算是測量應用的新範籌。
回顧歷史,測量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,日後的演變,應是同樣重要。只要保持進取,配合科技發展,前途自當無限。
梁守肫
梁守肫土地測量顧問有限公司
董事總經理
2003年8月18日
版權所有© 2002 梁守肫土地測量顧問有限公司